日前,中国贸促会正式批准举办“中国-拉美国际博览会”,博览会将于2017年10月在珠海举办。
这是广东自贸区横琴新区片区筹建中拉经贸产业园的同时,建设“葡语系西语系经贸平台”的又一进展。事实上,早前闭幕的巴西里约奥运会上随处可见的“广东制造”表明,广东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热度并不低。乘着自贸试验区的东风,广东试图以横琴新区片区为主阵地,以澳门为窗口,推动其与拉美国家的贸易升级。
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申明浩教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与拉美国家经贸往来基础好、产业互补性强,未来要有由点及面的发展思路,政府统筹、企业对接。广东以珠海横琴的拉美经贸园、博览会为前端,有望与拉美国家探索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互认、行业标准互认等经贸对接规则。这将作为中拉自贸区谈判的基础。
政府层面合作强调宏观引导
《21世纪》:目前,珠海横琴正在建设针对拉美葡语系、西语系国家的中拉经贸园,这个园区有什么用?
申明浩:过去中国在拉美投资不足,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与拉美的经贸合作。拉美是世界主要资源出口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很多,但附加值低,需要大量进口中间产品。这几年,广东基本实现中间产品自给自足,机电制造领域有比较优势,与拉美国家经贸往来的互补性强。按国家定位,珠海横琴、澳门是我国与西语、葡语系国家往来的前沿阵地与合作平台,横琴的合作园区可以作为经贸合作知识与资源储备的平台和交易平台,引领与拉美经贸合作升级。
《21世纪》:此前中国与拉美国家合作都是企业与企业对接,就是B2B形式(business to business)。此次广东和珠海提出的葡语系、西语系经贸平台,强调的是政府对政府,是G2G形式(government to government)。与企业层级合作相比,政府层级合作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申明浩:政府层面的合作属于宏观引导。企业的资源和信息整合能力不足,需要政府的软性支撑,例如设立经贸代表处、贸促会、商协会,以及支持语言、法律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同时,政府要支持技术研发。比如巴西的汽车零配件、压缩机、生物能源等技术比较先进,广东刚好在大力发展这些产业,政府可以搭台搞技术合作。
另外,政府要发挥协调作用。应对贸易摩擦、宏观层面的经商环境,要有政府间互惠的市场准入和自由贸易协议,对可能引发贸易摩擦的产品和产业,通过制定指数等,做战略性的预警研究。
中国以往跟拉美国家合作的互补性不如欧美国家,因而欧美国家目前占据着拉美80%~90%的市场份额。中国想在拉美市场全面地快速崛起也不现实,应当有以点带线再带面的发展思路。
首先,通过与重点国家、重点区域的合作,进而辐射整个拉美市场。重点国家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这些国家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大,是对拉美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国,而且与中国有良好的政治、经贸关系基础。
其次,政府引导要从双方互补性比较强的产业进行突破,然后再结合其他更广泛的领域。互补性较强的产业包括资源矿产、农业机械、农牧加工、电子、机械等。服务贸易也可以成为重点领域,例如旅游、科技创意、对外工程承包。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重视合作工程建成后的服务一体化建设,后续管理跟进不足会弱化在当地的影响力。
最后,还要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带动各类主体齐头并进,横琴中拉经贸园就符合这种思路。
《21世纪》:依靠中拉经贸园这样的平台,有没有可能先行探索珠海与拉美某些国家的经贸规则对接,如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互认、行业标准互认等?
申明浩:中国已经是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未来双边投资额也会持续上升,贸易结构会进一步优化,双边投资更高规则对接的必要性已经存在。拉美国家的现行法律比较完善,尤其是环保、劳动保护方面的立法比较超前。未来要扩大双边经贸关系,需要相关法律和营商规则的对接,以及国与国之间市场准入的谈判。
中国现在已经跟秘鲁、智利、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具备一定的谈判基础。横琴中拉经贸园完全可以在广东自贸区的框架下,就一些政策对拉美企业先行试验,比如行业标准互认、农产品检验检疫互认、准入前国民待遇、对负面清单加以事中事后的监管、通关单一窗口等,但要注意跟拉美方协调双边互惠机制,这样才比较公平。时机成熟后,横琴试点可作为中拉自贸区谈判的基础。
例如,在中医药产业方面,拉美国家受自身药物管理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还未建立起高标准的医药管理体系,药物的市场准入标准相对发达国家较低。这也有利于我国中医药产品拓展拉美市场。设立产业园,就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推动内地的中医药被国外药品监管体系接纳,从而对进入国际市场有一定帮助。
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化
《21世纪》:目前,中国和拉美国家还没有自贸区,珠海这样以城市打头对接拉美国家或者拉美城市,在具体的经贸规则上会不会更具操作性,成为探索中拉自贸规则的先行者?
申明浩: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在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后设立双边自贸区,比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两国双园。珠海的做法比较超前,也是未来中国进一步拓展与拉美国家经贸合作的基础。
珠海对接拉美国家有很好的条件——靠近澳门,可依托澳门与西语、葡语系国家的紧密往来,背靠广东,广东与拉美贸易总额占中拉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
未来中国其他地区可以向珠海学习,但比肩珠海有难度。自贸区的地理位置和区域指向性比较明显。内陆的运输成本和运输距离没有优势。尤其是未来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珠海就体现得更明显。
《21世纪》:未来随着中拉商贸往来的深入,珠海和澳门的产业格局是否会出现某些方面的变革?
申明浩:珠海的规划定位在高端产业,跟拉美国家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加工产业互补性较强。与拉美贸易的深化,有助于珠海以致广东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横琴可以支持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澳门希望通过投资实业,促进其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但澳门太过狭小,横琴作为中拉合作的桥头堡可以给澳门一个增量,支持其旅游、会展等产业发展,粤澳中医药产业园也是一个合作项目。
另外,澳门与美国拉斯维加斯属同类型城市。拉城除了博彩,演出和创意舞台也很精彩。澳门想与拉城竞争,就要借助以高科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横琴,给予其舞台技术、创意科技等方面的支持。(编辑 赵建海)